企业家就业的最大亮点是它突破了传统的“一人一岗”的就业模式,形成了“一人新”的就业方式。 驱动一组作业”模式。 目前,我国的创业活动仍处于起步阶段,主要是因为创业活动受到体制障碍的限制。
推动就业的企业家精神将是我国今后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重点。
企业家就业的最大亮点是它突破了传统的“一个人,一个职位”的就业模式,形成了“一个人驱动一组工作”的新就业模式。 。 但是,这种就业模式的成功不仅取决于企业家自身的素质和努力,还取决于整个社会的创业环境和制度的完整性。
目前,我国的创业活动仍处于起步阶段。 劳动者的创业热情远未受到激发。 创业精神对促进就业的影响不是特别明显。 这主要是由于企业家精神。 活动受到体制障碍的限制。 这些制度性障碍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:
首先,宏观政策和微观措施不匹配。 尽管中央政府颁布了许多创业扶持政策,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,由于缺乏具体的运营规则,往往难以实施,或者由于市场的不完善而无法有效实施。 其中,最典型的是小企业或微型企业生存和发展环境的恶化。
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数据,1999年我国有3169万个个体工商户。到2004年,这一数字已降至2350万, 6年净收缩。 “ 810万户家庭,平均每年减少135万户。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另一组数据显示,截至2005年底,全国有350万户内资企业,净减少30.1万户, 比上年增长7.9%
在我国,一些小企业是通过跌宕起伏而建立的,它们必须面对33%的所得税,增值税,企业税。 营业期间的税金和各种附加税,以及业务管理费,市场管理费,年检费和质量检查费用等。个体工商户是许多创业企业的起点,其大规模灭亡是我国创业环境不完善的重要体现。
第二是不完善的市场竞争,这给创业公司带来了困难。 应该说,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的市场竞争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,各种所有制的企业共同发展。 但是,不可否认的是,市场上的垄断力量仍然非常强大。 中小型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明显的不平等地位,很难获得更广泛的发展机会。
早在2005年2月,国务院就发布了《关于鼓励,支持和指导发展民营,私营和其他非公有制经济的若干意见》(即 36非公有制),允许它还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,并承诺向它们提供融资支持。 但是从实际效果看,并不乐观。 许多民营企业在政策的鼓励下试图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,但它们常常陷入困境。
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是,尽管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相对缓慢,但国有垄断经济的发展却突飞猛进。 根据国资委的测算,今年153家央企的利润将接近1万亿元,年均增长1.3万亿元,这意味着中石油将每年诞生。 国有垄断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于创业环境而言,并非完全是个好消息。 第三是缺乏创业教育和培训,严重缺乏创业人才。 目前,我国整个教育体系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框架。
自1997年以来,我国的高等学校已逐渐从就业教育和职业教育转变为创业教育。 尽管在我国的大学中开展创业教育已有十年之久,但在我国的大学中,创业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。 大多数学校不仅缺乏对创业教育的理性认识,而且创业教育还没有被纳入大学人才培养的整体体系。其中,距离提升国民经济发展的“驱动力”还很遥远。 。
另一方面,职业教育的另一种来源,职业技术教育也发展缓慢。 由于社会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认识还不够高,所以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来源不好,学生素质低下。 此外,国家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仍然远远低于普通教育的投入。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人数不足,导致许多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的素质低下,缺乏企业家精神所必需的基本素质。
为了解决企业家精神驱动就业的各种制度障碍,我们必须首先确立“同等重视规模”的概念 发展观。 不论是在财务和财政政策方面,还是在市场竞争环境中,都必须选择“西瓜”而不要失去“芝麻”。
实际上,没有小型创业企业的“根”,就不可能成长为大型企业的“树”。 因此,有必要尽快建立健全企业制度和配套措施,在全体职工中掀起一股创业热潮。 这不仅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,而且是维护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真正动力。